余晓晖:用“共享”赋能“制造”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把握大势,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作为支持和引导共享制造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对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顺应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首先在出行、住宿等消费领域取得突破,引发全球一轮又一轮创业创新浪潮。当前,共享经济在消费领域经历快速发展后,正加快从消费环节向生产环节渗透,从虚拟领域向实体领域延伸拓展,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等各环节,诞生了一批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对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指导意见》立足产业实践和发展实际,紧扣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最新态势和未来方向,对进一步拓展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二)推进“两个强国”战略布局的新动力
共享制造是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又一重要部署。共享制造是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是一种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生产组织模式,应用门槛更低,应用范围更广,能够更好地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我国以中小制造企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升级,赋能制造强国建设。与此同时,以集约共享为导向的制造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景,赋能网络强国建设。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方式、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共享制造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生产制造领域的重要实践,作为共享经济与生产制造领域深度融合的重要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从资源和规模驱动向数据和效能驱动转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
二、一体两翼,推动全产业链资源共享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共享制造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共享,要着力推动形成以制造能力共享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共享和服务能力共享为支撑的全产业链资源共享格局。
(一)制造能力共享是重中之重
生产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生产线等制造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提升产能匹配效率或生产组织效率。目前,我国在制造能力共享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实践。例如,在服装领域,企业通过搭建制造能力共享平台将海量服装生产企业与中小品牌服装零售商相对接,通过需求聚类、智能匹配,满足了电商服装业小批量、多款式、快翻单要求,减少了闲置产能。又如,在机械加工领域,制造能力共享平台将需求方的大规模生产订单拆解与优化,通过整合其他制造工厂的闲置生产能力来组织生产,大幅降低加工成本。《指导意见》从制造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提出了以制造能力共享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为促进我国共享制造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二)创新能力共享是重要支撑
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对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等智力资源以及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能力的共享,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例如,创新能力共享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了数十万台中低频使用仪器设备及相关服务信息,大大提升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又如,企业通过搭建创新能力共享平台,将上千万具备工业设计技能的个人和机构与数百万家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对接,极大发挥和调动了社会化智力资源。此次《指导意见》围绕中小企业、创业企业灵活多样且低成本的创新需求,明确提出创新能力共享的发展方向,为中小微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服务能力共享是普遍需求
产品检测、设备维护、验货验厂、工业物流等生产服务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同样必不可少,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条件在内部设置专门的生产服务部门和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围绕生产服务资源的共享需求存在大量。目前,一些平台企业已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例如,企业通过搭建服务能力共享平台,整合几万名品控专业人员,根据需求侧企业的不同产品类别和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就近匹配品控人员,为需求侧企业提供第三方验货、质量问题解决、验厂、监装等品控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订单生产的全过程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将服务能力共享作为发展方向,将有利于进一步通过共享的方式满足广大中小制造企业关于生产服务资源的普遍需求。、
三、问题导向,破解共享制造发展难题
目前,我国共享制造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资源对接、应用范围、社会认知、发展基础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指导意见》针对我国共享制造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从平台、集群、生态和基础4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将极大促进共享制造的创新发展。
(一)培育共享平台,紧抓共享制造发展关键
平台是共享制造发展的核心载体,是当前发展共享制造的关键抓手。正是平台将供需双方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了生产冗余、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与消费领域不同,生产制造领域的资源对接高度复杂,要求平台企业对交易和生产的介入程度更高,商业模式建构的难度也更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指导意见》将“培育发展共享制造平台”作为第一大重点任务,围绕积极推动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创新应用、推动平台演进升级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共享制造发展的具体指导。
(二)依托产业集群,推进共享制造加快落地
产业集群是共享制造应用的重要场景。依托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共享制造可实现快速落地和规模化发展。而共享制造模式又可以有效满足产业集群内的共性制造需求,降低集群内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带动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真正的“双赢”。为此《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要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共享制造,鼓励支持共享制造工厂、公共技术中心、生产服务共享等在产业集群的应用和实践,让共享制造更好地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三)完善发展生态,提升共享制造社会认知
完善发展生态是提升社会对共享制造新模式认知度的关键环节。当前,许多拥有闲置生产资源或科研仪器设备的企事业单位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此外,传统制造模式下,已经形成了以实体工厂为核心的标准信任体系,而共享制造模式由于具有多主体协同、虚拟化制造等特点,在信用评价、产品标准、生产规范等方面还很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指导意见》明确强调要从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标准体系三项任务入手,进一步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
(四)夯实数字基础,助力共享制造迈向新台阶
制造资源的数字化水平是共享制造实现更大范围拓展,并向更高阶段演进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广大中小制造企业应用数字化软件的程度还不高,而生产设备等“硬件”的数字化水平更是普遍较低。这导致平台深度接入这些企业生产能力的难度大大提升,很多时候平台需要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软硬件的数字化改造问题,才能进行更深化、更智能化的资源共享。《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降低制造业企业接入共享平台的成本,要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夯实共享制造发展的数字化基础。
作者简介
余晓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校 审 | 陈 力、 凌 霄
编 辑 | 珊 珊
推荐阅读